2015年03月17日

萬慶街

萬慶街

(文山學學員林玉斌整理  何文賢老師指導)

   一般習慣上,建物可能會以其落座地點的街道名來命名;譬如說萬慶公園,是因為其落座在萬慶街旁而命名為萬慶公園。但萬慶街不一樣,是因為先有萬慶巖清水祖師廟,而將街道命名為萬慶街。

萬慶街1

    (上圖:從萬慶街口回頭望就是捷運景美站一號出口和佳佳戲院的招牌。)

     從捷運景美站一號出口,越過羅斯福路六段的對面,就是萬慶街街口。萬慶街東與羅斯福路六段相交,西端街尾臨景美溪,舊稱溪仔口,現河岸築有高堤,堤外有河濱公園及自行車道。西端街尾溪仔口,清領時設船渡,並建有清水祖師廟,名為萬慶巖,萬慶街街名與此有關。萬慶巖建於1838(道光18年),主祀清水祖師。

      萬慶街是在清領時期就存在的道路,從日治時期的萬新鐵路,在景美火車站旁的平交道,到景美溪旁的萬慶巖清水祖師廟,就是舊時萬慶街。

萬慶街2

(上圖:紅線標示舊時萬慶街)

     上圖紅實線部分是舊時萬慶街路線,紅虛線部分是人口增加後擴建的萬慶街,而新增添的萬慶街的路段,也稱為萬慶街。萬慶街在此變成新舊路段並存之現象,因為舊道狹窄無法拓寬,但人口驟增必須在旁邊新開闢的道路,卻仍以原來道路來命名,這是保留歷史的古道與都市發展地區開發相互結合的現象。

   在萬慶街的路線上,值得去欣賞與探討的地景,有高積淵宗祠、萬慶巖清水祖師廟、以及新舊萬慶街附近的雜亂門牌。由下面的街頭即景,我們可觀察到新舊萬慶街的雜亂街道門牌。進入萬慶街不久,就會碰到一個叉路,一條萬慶街,變成二條街;哪條才是萬慶街?還是都不叫萬慶街?打答案是都叫萬慶街,這種違背常理的街道命街名,常叫外地人昏頭。

萬慶街3

(上圖:在一個叉路,一條萬慶街變成二條街都叫萬慶街。)

  沿著左邊萬慶街走,到了路底,右邊的道路指示牌和正常道路指示牌不一樣,它的道路指示不是直線,而是折線。

萬慶街4

(上圖:萬慶街的一個折線道路指示牌)

   由景福街230巷進來,經過萬慶街32巷後,就出現萬慶街38號、36號,接下來牆邊又有萬慶街37巷的指示牌,與萬慶街舊道是相同的道路,原來萬慶街37巷是在萬慶街口附近,37巷已被封閉了,變成有巷指示牌卻無巷體。

萬慶街5

(上圖:萬慶街37巷現況)

  在景福街230巷與新舊萬慶街交口,同一條馬路直線20多公尺內,同時出現景福街230巷、萬慶街、萬慶街37巷、育英街等不同的門牌號碼,也應該是世界罕見的現象。

萬慶街6

(上圖一條馬路直線20多公尺內出現三條街- 綠色紅色與藍色)

閱讀 11522 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