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新聞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處新聞稿                                 發稿單位:公園處                                  發稿日期:106年9月日                                  新聞聯絡人:劉玉華                                  聯絡電話:0928880031                                  承辦聯絡人:張秀珠                                  聯絡電話:2783-4988 秋夜賞螢  木柵公園萃湖螢光點點…
文/文山社區大學 方玉如 楊欣儒 漢字的組成是很有意思的,「教授」在現代泛指在學校中資深的教師或研究員,若教授是以動詞解釋的話,係指講並傳授知識與技能。再深入探討,「授」是一個需要有主詞與受詞的一個字,若沒有接納者,「授」的行為就無法成立。學習型社區的成立,即是試圖打破學校的圍籬,讓知識的教與授在社區裡發生,凡是有一技之長的人都有機會把自己的知識教授給他人,創造一個共同學習的場域。相互幫助、學習,一同完成目標、提昇生活品質,實踐學習共同體,是學習型社區的創立宗旨。 臺北市文山區社區學習服務中心自民國九十九年成立以來,致力於媒合社區學習與行動的資源,並透過一系列的工作坊與公共議題的參與,活絡社區的資源網絡,培養社區自身成為學習資源中心,讓社區成員相互貢獻其智慧與能力,並針對社區議題在行動過程中學習,形成自動自發的共學的習慣與制度。當然這並不只是滿足個人學習需求而已,而是在這個學習與教授的行為過程中能夠反芻自身,進而投入社區營造與發展。而社區學習服務中心的角色則是積極在旁提出引子,讓社區成員共同討論研議最佳解決方案,激發出社區營造的能量。 ◎發展地方學,協助及推動在地的社區營造工作。 ◎推動社區學習網絡,發行社區學習電子報,編印社區學習地圖,成為社區學習資源交流平臺。 文山區學習服務中心深耕在地文化,以經營、傳成在地文史為重要策略,開設文山區文史與環境課程,以在地精神、社區特色為主軸,引導社區成員有系統性地了解社區的發展脈絡、盤點社區現況,培養學員探究文史所需的專業知識與精神,提昇學員對在地的知識和認同,進而引導思量與討論社區公共之事。而文山學的教師群也不斷研發與精進教案,累積教學能量。由於資源累積與整合的需求日深,102年在社區夥伴的協助下,我們成立了「文山學資訊網」(http://www.wenshan.org.tw/archives/),將老師與學員在課程行動中所收集、整理的地方風俗、文史資料、環境行動等資料做為數位文庫供人查閱。至今已累積了211篇文章。就如同臺北市政府所提倡的一區一特色,其旨亦是在深掘地方特色,發展重要觀光資產。文山區社區學習服務中心期許藉著引導學員探索當地歷史文化,發掘出這塊土地擁有的獨特性與在地精神。 ◎提出社區學習資源與學習需求的調查、評估、運用。 ◎進行社區人才培訓,協助成立各類學習型組織。 ◎辦理社區學習諮詢服務。 本中心在設立初期,邀請包含文山區各里里長在內的社區夥伴盤點各鄰里具有發展環境公民行動的場域,觀察文山區當前需改進的公共空間,再邀請經驗豐富的專業師資開設課程,帶領相同志向的開始研究、分析、學習,結合在地環境保護實作,進而讓學員們貢獻所學,實踐在生活當中。如長期生態失衡的木柵公園萃湖保育行動即為本中心開設的「溼地生態探索工作坊」社區志工培育課程所實作的場域,由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陳德鴻老師帶領多次的實地踏察與生態維護,已有階段性的成果。而由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徐銘謙副執行長所帶領「手護文山步道學」的課程,則是培訓社區志工以自然工法維護教山步道棲地環境,多次進入仙跡岩海巡署步道打造對山林友善的登山步道,為守護社區奉獻自身棉薄之力。 手護文山步道學的學員的志願服務。 ※「手護文山步道學」的志工學員以自然工法維護教山步道棲地環境。 ◎形塑社區公共議題討論平台。…
文/文山社區大學 李佳瑜 社區發展工作屢獲肯定的明興社區,經過多年的耕耘,在社區居民的共識與協力下,安全、福利、生態景觀為已成為營造社區所努力的方向。因此在社區發展上以「安全」、「福利」和「生態」為三大主軸。透過社區志工組織的經營與志工培力,充分賦權,將明興社區打造成全體社區居民的幸福家園。 目前明興社區有守望相助隊、生態防災志工隊、社區照顧懷據點服務志工、水環境巡守志工等組織,志工人數將近300 人。每位志工夥伴都必須先接受基礎訓練與服務專業所需的特殊訓練,強化負責領域的各項知能,讓每位志工都能在各自的服務崗位上善盡職責,藉此厚植社區進步的實力。同時,藉由居民一起參與社區事務與各項活動的過程,凝聚每一位參與居民對社區的向心力;共同分擔、共同享用成果,也讓居民之間的感情更加融洽。 ●打造安全友善的社區生活空間 明興社區長年致力於推動安全社區,對於守望相助隊的經營,主要透過近兩百位的巡守志工來協助負責守護家園、社區活動秩序的維護及交通安全;此外還擴大守望相助的功能、提供例如訪視獨居榮民的服務。社區治安的空間營造,則以強化照明設備以及後巷環境清潔改善的方式來消除治安死角。安全社區的概念更擴及到居民生活其他層面,例如結合社區藥局推動用藥安全、對於社區長者實施衛教與送藥到家的服務、進行家戶的居家安全訪視以改善居家環境、每年定期辦理安全社區成果展園遊會活動,培養民眾重視居住安全生活的觀念。 此外,由於明興社區部分地段位於山坡,因此生態志工隊在觀察生態時也會隨時留意山坡地是否有異樣,檢討易生危險的熱點。在里辦公處的主導之下,深入推動基層防災,社區內的大小事務,各管理委員會都能夠在第一時間就應變處理。特別是近年來由於氣候變遷災難常態化之下,里長更積極培訓防救災志工、建構社區防災系統,成效並得到臺北市評為「臺北市防災示範社區」的肯定,獲選為台北市消防局2016世界設計之都防災亮點社區。 培訓防救災志工。 ※明興社區安全防災宣導活動,水型滅火器與標靶座也是需要練習才能達成確實滅火的任務。 ●關懷長者與弱勢族群,營造健康樂活的環境 明興社區的福利社區工作則從照顧關懷據點開始,逐步推展到社區各弱勢族群以及實踐關懷獨居長者等。為了呼應高齡社會的來臨,除了積極推動老人福利措施、每年定期舉辦如包粽敬老與重陽節活動之外,明興社區還開辦了明興大食堂提供共送餐服務,並結合社會局成立常青大國民教室,做為社區長者的照顧關懷據點與學習中心,不僅照顧到社區長者的健康,同時設法充實社區長者的心靈層面。 此外,因應社區人口組成結構,也提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單身榮民關懷。更特別的是為社區長者所開辦的跳棋班與麻將班,並定期辦理運動競賽活動,讓長者們能夠透過各項聯誼與競賽活動展現生命活力,同時透過例行化的健走活動,組成規律運動的班團隊,讓民眾養成運動的習慣,進而形成社區的文化、凝聚社區的向心力。 長者以簡單的遊戲訓練各方面的知能。※多元活潑的常青大國民教室課程與活動-樂樂套、舒筋骨,也添增許多趣味性。 福利社區關注的對象還包括身心障礙者、婦女以及兒童。在婦女的福利社區措施方面,除了鼓勵婦女參與社區事務,並開設了多元的社區成長課程、舉辦學習成果展覽且積極參與各項競賽表演。對於社區兒童的具體做法,則以辦理國中以下學生課後輔導、暑期夏令營等活動。近年來在福利社區的推動工作,同樣獲得2010年台北市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評鑑優等、2011年獲選「社區健康生活方案」之健康社區。今年(2015)…
一年一度的文山茶筍節系列活動開跑囉!歡迎社大師生與社區朋友一起在濃濃春意中參與這場美味與知性兼具的響宴!
好房News記者王郁淳/台北報導                位於北市文山區興隆路與下崙路的木柵公園裡,有個美麗的小慈湖「萃湖」,以前是屬於蔣公行館「草廬」的一部分,不僅見證歷史變遷,其由珍貴老樹和蕨類形成蟲鳴鳥吟的樂園,亦成為附近市民與學校師生休憩活動與攝影的好去處。但是近年大量外來種植物侵入,於是文山社區大學主辦發起,臺北市議員、全聯佩樺圓夢基金會、公園處及在地社區民眾共同參與,未來將舉辦十次「外來種移除」活動,並於29日上午9點開辦,歡迎民眾一起來移除外來生物。         為了活化木柵公園與萃湖,由文山社區大學邀請荒野保護協會、樟林里、明興里、明義里在地居民於去年舉辦兩次願景工作坊,經過一年來的努力,目前萃湖已有本土種五色鳥及台灣藍鵲進駐,且經文山社區大學與公園處的努力,也已完成栽植本土水生植物的水質淨化浮島設施、萃湖周邊喬木修剪及環湖步道清洗,竭力改善萃湖湖邊及水質環境。 但近來萃湖池內與沿岸大量外來種植物侵入,壓迫本土種的生存空間。因此,文山社區大學、附近社區居民及公園處決定共同辦理移除外來種活動,以行動守護居民與本土野生動植物的生活空間,也呼籲大眾別再放生及任意棄養,以免造成本土生態浩劫。29日「外來種移除」活動開辦,文山社區大學當日現場配合舉辦攝影活動,前三名作品者將頒千元禮券,邀請大家共襄盛舉。…
景美溪瘋小鴨 守護河川水質 2013-9-19 21:58 作者:本報訊 【記者李宜霖台北報導】台北動物園保育教育基金會與北市環保局合作,在中秋節舉辦第10屆「景美溪鴨鴨放流活動」,將小朋友塗鴉後的本土玩具小鴨,放流景美溪,由救生員在下游撈起,提供參與者做紀念,呼籲民眾重視河川生態,未來更盼望花嘴鴨重返景美溪畔。 台北動物園保育教育基金會發起人張瓊文,從2003年開始推動溼地保育,她認為溪流環境也是一種溼地,她想到以賽鴨的方法,因為一條河流有深淺、急流、擱淺,讓一隻玩具小鴨從上游漂到下游,有標的物跟水文交朋友,因為鴨子會在天上飛、水裡游,也在河邊產卵,可以訴說陸、水、空三種環境及景美溪的小故事。 每年中秋舉辦 放流同時檢測 2004年開始,「景美溪鴨鴨放流活動」選擇每年中秋節舉辦,張瓊文發現中秋節很多民眾烤肉之後,會把垃圾丟在河邊,透過舉辦放流活動,啟發民眾關注河流。除了放流,當地人士也組成景美溪守護聯盟,每年都會檢測上中下游水質,藉由水中生物得知河川污染程度。 北市環保局科長楊維修表示,本土雁鴨值得重視,景美溪放流小鴨已十年,希望賦予它本土及文化意義,景美溪上游猴山坑溪域曾出現花嘴鴨;華江雁鴨公園、關渡自然公園都有侯鳥的蹤跡,花嘴鴨每年來到台灣避冬,隔年5月才離開,在台灣待超過半年以上,台灣是牠的第二個家,有些鳥甚至成為了留鳥,就像新住民。 巡守隊保衛河川 水質已改善 河川巡守隊、明興社區志工陳玉枝當志工20幾年,她說,社區巡守隊成立4年,負責萬壽橋至恆光橋這一段的環境維護,包括拾檢垃圾、岸邊死魚,即時通報暗管、廢水,以及水質檢測。她提到,過去常會發現死魚,檢測異常,透過居民努力,加上此地無工業區,景美溪的水質已慢慢改善。  在文山社大開設「與鳥共舞」的林金雄老師關注鳥類幾十年,他採用工廠生產的陶土、木頭鴨,指導學員動手上色彩繪,畫出綠頭鴉、花嘴鴨。他覺得鳥類是自然指標,鳥類可以反映居住環境,如果環境差,鳥不語花不香,不適合人類居住。他認為,景美溪透過河川整治,動植物比以前更豐富,秋冬更有眾多候鳥棲息,他會持續透過知識傳遞,守護河川。